同一輛車換機油 國外只要1.5萬!為什么差距這么大?
機油的作用是什么?
1.潤滑和減少磨損:活塞和汽缸之間,主軸和軸瓦之間有快速的相對滑動。為了防止零件磨損過快,有必要在兩個滑動面之間建立一層油膜。有足夠厚度的油膜將相對滑動的零件表面隔開,從而達到減少磨損的目的。
2.冷卻:機油可以將熱量帶回油箱,然后輻射到空氣中,幫助水箱冷卻發動機。
3.清洗:好的機油能把發動機零件上的碳化物、油泥、磨損的金屬顆粒循環回機油槽,通過潤滑油的流動,把零件工作表面產生的污垢沖洗掉。
4.密封防漏:機油可以在活塞環和活塞之間形成密封環,減少氣體泄漏,防止外界污染物進入。
5.防銹防腐:潤滑油可以吸附在零件表面,防止水、空氣、酸性物質和有害氣體與零件接觸。
6.減震緩沖:當發動機缸口壓力急劇上升時,活塞、活塞片、連桿和曲軸軸承上的載荷突然增大,這種載荷通過軸承得到潤滑,使其承受的沖擊載荷起到緩沖作用。
為什么國內外換油差距這么大?
1、油和空氣質量
大天朝的空氣質量和油品都是有名的。首先,我國汽油生產以催化裂化為主,硫含量過高(辛烷值、烯烴含量等問題與本文無關)。燃燒后通過活塞環進入油循環,會加速油的變性;再加上中國非常強大的空氣質量,成為了這一環中的“催化劑”。這是造成發動機(主要是曲軸箱)大量油泥沉積的主要原因。機油廢氣也會進入進氣系統(通過曲軸通風閥),增加進氣口和氣門的積碳。
2.道路條件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歐洲還是美國,路況都很好,地廣人稀,自然道路上的車很少,尤其是德國,限速甚至是不限速的,車輛可以很快通過。然而,在中國,尤其是像北京和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道路極其擁堵,甚至在高速公路上,經常發生交通堵塞。同樣的5000公里里程,發動機在德系車上的累計運行時間可能只需要50個小時,而在中國可能需要100、150甚至200個小時。
5000公里換機油合理嗎?
師傅認為這是不理智的消費。有的車企在國外要求15000公里更換,但同樣的車和油在國內會變成5000公里,對廠家來說是保險,但消費者付出的更多。廠家在說明書上寫著5000公里換一次油。比如標有“SL”的油,是世界第二高的油。就算中國路況再差,機油再好,換機油1萬到1.5萬公里也有富余。而且潤滑的效果是有曲線的。SL級機油是7500公里最好用的時候,但是這個時候很多人已經把它變成廢油了!
大師建議:市面上的機油主要有三種,全合成、半合成、普通機油。合成機油高低溫性能更好,換油周期更長,也適用于車況更差的情況。如果車輛全部使用合成機油,在10000公里到15000公里之間更換是沒有問題的。半合成發動機油,適合7500公里到10000公里之間更換。普通機油,建議5000公里后更換。
新車處于磨合期,建議5000公里內更換機油。對于使用壽命較長的汽車,發動機會“竄氣”(發動機工作燃燒過程結束時,部分未燃燒的混合氣在高壓下從活塞環漏入曲軸箱),稀釋曲軸箱內的機油,使機油變質,導致發動機零部件過早磨損。那么,一輛壽命長的車,可能3000公里后就要更換了。
另外,機油更換的里程和跑步的里程并不完全一樣。車輛在使用過程中,會有等待停車、開空調等因素,也會增加油耗。如果每5000公里更換一次,那么車內的機油其實承擔的不止這個數字。
高手總結:假設你的汽車廠家換油周期是5000km/半年。如果你經常在嚴重擁堵的路況或者空氣質量極差的地方(比如北京)開車,就按照這個標準;如果不存在上述情況,選擇自行上浮20%-50%,以動力衰減和油耗增加為判斷是否更換的標準。
可能有人會問:“我天天跑高速,空氣質量好。整體駕駛環境比較洋氣。1.5萬公里可以換嗎?”
然后師傅告訴你:除了機油,別忘了換機濾。就算你的機油保養的很好,國內也沒有這么持久的濾芯。即使你買的是國外的長效濾芯,我們也可以用這種油品在第一時間為你堵上濾芯。就算換了濾芯,你能忍受酸脂超標的腐蝕嗎?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