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油等級劃分標準是什么
機油等級劃分標準主要包括質量等級和粘度等級兩方面。質量等級采用 API(美國石油協會)標準,“S”開頭用于汽油發動機,“C”開頭用于柴油發動機,字母越靠后質量等級越高;粘度等級依據 SAE(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標準,“W”前數字越小低溫流動性越好,“W”后數字越大高溫穩定性越好。如此劃分,讓用戶能按需選油,保障車輛良好運行。
先來說說API質量等級劃分。“S”開頭系列代表汽油發動機用油,其規格從SA、SB、SC、SD、SE、SF、SG、SH、SJ、SL、SM到SN 。每往后一個字母,機油在抗氧化、抗磨損、清潔分散等性能方面都有顯著提升,能更好地保護汽油發動機,延長其使用壽命。例如,早期的SA級機油,性能相對基礎,而如今廣泛使用的SN級機油,具備更為出色的綜合性能,能適應現代高性能汽油發動機嚴苛的工作環境。
“C”開頭系列則代表柴油發動機用油,規格有CA、CB、CC、CD、CE、CF、CF - 2、CF - 4、CG - 4、CH - 4、CI - 4等。同樣的道理,字母越靠后,油品對于柴油發動機的保護性能越強,能有效應對柴油發動機高壓縮比、高負荷的工作特點,防止發動機部件過度磨損和腐蝕。當“S”和“C”兩個字母同時出現在機油等級標識中時,表明這款機油是汽/柴通用型,可適用于汽油發動機和柴油發動機。
再聊聊SAE粘度等級劃分。像常見的5W - 30、10W - 40這類標識,其中“W”代表冬天(WINTER),“W”前面的數字代表低溫時的流動性能。數字越小,在寒冷天氣下機油的流動性就越好,發動機在低溫環境下也能更快地得到潤滑,啟動更加順暢。例如,0W的機油相比5W的機油,能在更低的溫度環境下保持良好的流動性,為發動機提供及時的保護。
“W”后面的數字代表機油在100℃時的粘度,也就是機油在高溫時的穩定性能。數值越大,說明機油在高溫下抵抗變稀的能力越強,能更好地維持油膜厚度,保證發動機各部件之間的良好潤滑,減少磨損。比如在高溫地區或發動機長時間高負荷運轉的情況下,40、50等較大數值的機油能提供更可靠的潤滑保障。
機油等級劃分的這兩個方面相輔相成,質量等級確保了機油對發動機的保護能力和綜合性能,粘度等級則根據不同的使用環境和工況,為發動機提供合適的潤滑狀態。通過這樣細致的等級劃分,車主們能夠依據車輛的類型、使用地區的氣候條件以及車輛的實際工況等因素,精準地選擇最適合自己愛車的機油,讓發動機始終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延長發動機的使用壽命,降低車輛的維修成本。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