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用車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冬季用車需在多個方面多加留意。防凍液、機油等各類油品要及時更換,以適應低溫環境;電瓶易虧電,要檢查電量和健康狀況;輪胎方面,低溫會使胎壓下降、輪胎變硬,需檢查氣壓和胎面,必要時更換為冬季輪胎;車窗易起霧,要掌握正確除霧方法;熱車不宜過久,啟動后可緩慢行駛;同時,要保持安全車距,謹慎駕駛,做好車身、車燈等的養護工作。
在油品更換上,防凍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入冬之前,一定要仔細檢查其冰點。倘若防凍液的冰點高于當地的最低氣溫,那就必須及時進行更換。通常來說,防凍液的更換周期為2年或4萬公里。除了防凍液,機油也不容忽視。冬季對發動機的潤滑要求更高,應當及時把夏季使用的單級油更換為適合冬季的油品,并且如果機油使用時間過久,也需要進行更換,這樣才能確保發動機在寒冷天氣下正常運轉。
電瓶在冬季也較為“脆弱”,容易出現虧電的情況。入冬前,要對電瓶的電量和健康狀況進行全面檢查。尤其是那些使用超過3年的電瓶,更需要特別關注。停車時,盡量將車輛停放在溫暖的地方,這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電瓶虧電的風險,保障車輛隨時都能順利啟動。
輪胎在低溫環境下會發生一些變化。氣溫降低,胎壓會隨之下降,輪胎也會變硬,這不僅影響駕駛的舒適性,還關乎行車安全。所以,要定期檢查輪胎氣壓,同時仔細查看胎面狀況,若發現輪胎有老化、開裂或鼓包等問題,一定要及時更換。當氣溫降至7℃以下時,建議更換為冬季輪胎,而且最好四條輪胎同時更換,以確保車輛的操控性能和穩定性。
車窗除霧也是冬季用車的一個常見問題。開車前,可以先打開車窗通風,或者利用空調的除霧功能來去除玻璃上的霧氣。在行駛過程中,將空調調至外循環,并開啟除霧功能,這樣能有效防止車窗再次起霧,保證良好的視線。
熱車環節同樣有講究。現在的車輛并不需要長時間原地熱車,啟動后讓發動機怠速運轉30秒左右,待轉速穩定后,就可以緩慢行駛。在水溫尚未正常之前,要避免激烈駕駛,待水溫正常后,再恢復正常的駕駛狀態。
保持安全車距是冬季行車的重要原則。由于冬季路面狀況較為復雜,剎車距離會比平時更長,所以要與前車保持比平時更大的距離,這樣在遇到突發情況時,才有足夠的時間做出反應,避免發生追尾事故。
謹慎駕駛更是貫穿整個冬季行車過程。要時刻注意觀察路況,提前預判可能出現的危險。遇到冰雪路面時,一定要減速慢行,避免急打方向和急踩剎車,必要時安裝防滑鏈,增加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保障行車安全。
在車身養護方面,冬季應適當減少車輛的擦洗次數,因為頻繁洗車可能會讓水分殘留在車身,導致結冰。可以給車身打蠟,增強車漆的保護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直接用冷水洗車,更不能沖洗發動機。
車燈的正常工作對于冬季行車至關重要。特別是霧燈和高位剎車燈,它們在能見度較低的情況下能發揮重要作用。如果發現燈泡變黑或者車燈被弄臟,要及時進行處理,更換燈泡或者清洗車燈,確保在行車過程中能夠清晰地看清道路,同時也讓其他車輛和行人能及時注意到自己的車輛。
總結而言,冬季用車涉及到車輛的各個方面,從油品、電瓶、輪胎到車窗、熱車、駕駛習慣以及車身和車燈的養護,每一個細節都關乎行車安全與車輛的正常使用。只有做好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在寒冷的冬季里,讓車輛更好地為我們服務,保障出行的順暢與安全。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