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調整后視鏡以減少盲區(qū)并確保安全
調整后視鏡減少盲區(qū)確保安全,需多方面著手。先調好座椅與方向盤,為校準打基礎。左側外后視鏡,讓地平線在鏡面高度 1/3 處,車身側影占內側 1/5 寬度;右側的地平線調至鏡面高度約 1/4 處,左右角度同左側并適當微調。中央后視鏡要后擋風玻璃充滿鏡框,能看到右耳耳尖。此外,不同駕駛場景下還需對后視鏡靈活微調,同時善用科技配置輔助,如此才能最大程度減少盲區(qū),保障行車安全 。
具體來說,在調整座椅時,需找到“駕駛黃金三角”,這是后續(xù)校準的基準,一旦座椅位置變動,后視鏡就需要重新調整。
對于左側外后視鏡的上下角度,將地平線調至鏡面高度的 1/3 處,這樣能確保觀察到足夠的路面信息;左右角度方面,讓車身側影占據(jù)鏡面最內側約 1/5 的寬度,既能看到車身側面情況,又能兼顧后方來車。右側外后視鏡的上下角度,要把地平線調至鏡面高度約 1/4 處,以獲得更廣闊的下方視野;左右角度與左側類似,但通常需要比左側再多向下、向外微調幾度,從而減少右側盲區(qū)。
車內中央后視鏡的調整也不容忽視,要讓后擋風玻璃完全充滿鏡框,并且在鏡面最左側邊緣剛好能看到自己的右耳耳尖,如此便能清晰掌握后方車輛動態(tài)。
此外,不同駕駛場景下后視鏡的調整也有講究。越野時,可將兩側外后視鏡額外向下調節(jié)約 15 度并外擴 10 度左右,以便觀察復雜路況。雨霧天氣,可先物理除水,啟用加熱功能,再微調鏡面角度。夜間行車,開啟自動防眩目功能或手動調節(jié),也可加裝防眩鏡片。同時,還可以善用盲區(qū)監(jiān)測系統(tǒng)、倒車后視鏡下翻、360 全景影像等科技配置,進一步提升駕駛安全性。
總之,調整后視鏡是一項細致且靈活的工作。不同車型、駕駛員的身高和坐姿等因素都會影響后視鏡的視角。每次駕駛前都應檢查后視鏡,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微調,確保行車過程中擁有良好的視野,最大程度減少盲區(qū),為安全駕駛保駕護航 。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lián)網(wǎng))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