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
一汽、東風不一樣,在與國外各大汽車公司成立了不同的合資工廠之后,胡茂元留下了上海汽車作為上汽集團可以自主支配的資產,以備不時之需。
10月29日,上汽集團以5億美元購買了韓國
雙龍汽車公司48.9%股份,成功控股這家韓國汽車制造商,長達1年有余的
雙龍收購戰宣告結束。
此舉給中韓這兩家汽車公司一個創造未來的機會。“這是中國的汽車公司第一次大手筆的跨國收購,不僅拓寬了上汽集團發展汽車行業的渠道,同時可以獲得制造汽車必備的技術。”美國媒體評論說。
胡茂元在海外市場的動作開始于2002年11月。當時,上汽聯合
通用汽車成功收購韓國
大宇10%的股權,投下了海外棋局的第一子。此次收購
雙龍之后,胡茂元的下一個獵物是英國羅孚。
海外“淘金” 2003年上半年,胡曾提出到2007年前要制造5萬輛自主品牌的汽車,在將雙龍收入囊中之后,離目標又近了一步。
10月13日,有消息稱,上汽集團欲與英國羅孚聯手收購原韓國大宇在波蘭的大宇-FSO(Fabryka Samochodow Osobowych)生產工廠。這是一個美國通用汽車公司不愿意收購的大宇海外業務,建立于1948年,在波蘭政府的主導下曾與意大利
菲亞特、
福特等汽車公司進行合作。1995年在波蘭政府私有化改造中,大宇以2000萬美元購買了其中的股份,可以經營6年,并投資11.21億美元,生產各種車型,其中以大宇Lanos和Matiz為主。
在原大宇汽車發生財務危機之后,FSO被迫停產,在爭奪韓國大宇的過程中,曾有眾多企業希望接盤這個工廠未果,被波蘭政府收歸國有。為繼續盤活這個歷史悠長的汽車公司,波蘭政府有意向烏克蘭的ZAZ公司、美國Nucarco、羅孚等四家企業發出收購邀請,但其他三家公司都不愿意參與此事,羅孚成為其中的幸運者,可以借此投產新車尋找營利機會。
無奈的是,長期虧損的羅孚有心無力,沒有足夠的資金完成此事。在今年7月份與上汽集團建立聯盟合作后,上汽集團對此頗有興趣,收購大宇-FSO的調研提到日程上。但是到今天還沒有結果,波蘭經濟部長
Jacek Piechota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到現在為止,華沙政府的相關部門僅僅收到羅孚和英國外交部的一封信函,其中的內容主要是說羅孚對收購這個工廠表示出濃厚的興趣,而且還邀請來自中國的上汽集團共同參與。鑒于此,這位波蘭政府的高層希望能在近期得到上汽集團的確認函。至于外界有關這起交易的猜測,Jacek Piechota說,這兩家公司都還沒有提出具體的正式的方案。
雖然上汽集團不愿意就這些在亞歐的收購作出過多評論,但這家中國汽車制造商橫跨亞歐的汽車帝國正在漸漸形成。
上海汽車新角色 上汽集團在英國、波蘭、韓國的諸多活動將上海汽車再次推到了前臺。
如同
一汽與東風一樣,在與國外各大汽車公司成立了不同的合資工廠之后,胡茂元留下了上海汽車作為上汽集團可以自主支配的資產,以備不時之需。
“現在,借助我們這塊資產來實現自主品牌是肯定的。”上海汽車的一位中層管理人士說。
2003年,經過胡的調整,原來以經營零部件為主的上市公司———上海汽車,變身為與
上海大眾、
上海通用并存的第三大整車生產基地。當時,上海汽車有關人士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這個基地的存在決不同于上汽集團的其他子公司,按照上面的指示,這是我們可以打造自己品牌的基地”。
在得到支持后,上海汽車借助原
歐寶平臺,進行
賽寶汽車的生產。對于整車設計、制造等的技術來源問題,上海汽車明確表示要通過收購或者與國外的專業機構進行合作。繼而有上汽集團與韓國雙龍、英國羅孚、波蘭大宇之間的交易。“這與我們當時的規劃是一致的。”上海汽車方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