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間車評:08戰國策之12萬元以下級市場 IV原創
如果說風云開辟了中國當代自主汽車品牌的發展史,那么創下奇跡的則是奇瑞的QQ系列。自上市以來,QQ便一直是8萬元以下所有車型中銷量最大的一款。因為它便宜,因為它實在,因為它滿足了許許多多普通消費者最基本的代步需求。通過風云和QQ,奇瑞在這片原屬于合資品牌的領域里獲得了一席之地,找到了生存之道,并收獲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更重要的是,奇瑞的崛起不僅給自己,更給許多后來者建立了闖蕩汽車市場的信心。
第一個吃螃蟹,更重要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如今的奇瑞無論在效益還是影響力上,都是國內自主品牌的大哥。通過產品的布局,奇瑞已經把產品非配到了3到8萬價格區間中的每一個角落。只是從2007年的表現上來看,作為業績最好的奇瑞,實際上發展步伐相比前幾年放緩了不少。新車推出的反響平平,產品質量沒有本質的提高,后續產品研發速度的減慢。這都是奇瑞急需解決的問題。在2007年9月份的時候,奇瑞表示他們已經開始向提高產品質量方面側重。希望一再延遲的A3、A6上市計劃,也能因為奇瑞在這方面的加強而得到更好的品質吧。
第二個敢于吃螃蟹的,是來自浙江的李書福和他的吉利。吉利比奇瑞面臨的困難還要多。最起碼奇瑞還有一個蕪湖市政府在支持,而吉利生存在民企第一大省,一個原本就有著眾多利稅大戶的省份,就連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都得不到,能把一輛車造出來,并讓它得到生存空間,真可以稱得上是奇跡了。美日、豪情、優利歐,吉利早期推出的兩款非常廉價的入門級小車。它們和QQ一樣,它們為吉利的迅速成名并獲得效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我們必須承認的是,吉利在價格上確實做到了平易近人,但在產品質量方面,經過這幾年的發展,似乎進步并不明顯。如果“汽車就是四個輪子加兩排沙發”只是領導者的感性用詞,那么技術和研發方面的缺陷則是阻礙吉利發展的最大絆腳石。經過了最初對價格不理性的追求,消費者購車的觀念開始向追求更高品質方向轉變。當然因為中國市場的巨大差異性,吉利的低端產品仍然有著很大的市場空間。但長期徘徊在低端市場的吉利,逐漸“培養”出了消費者這樣一個觀念:吉利的車就是便宜,吉利車的質量就是一般;吉利的新車也應該便宜,吉利的新車質量也應該一般。這種觀念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吉利品牌價值的不斷貶值。吉利就是造出好車了,價格提高了,消費者的消費層次也不會提高。更可怕的是,這種對自主品牌的偏見思潮,還影響了其他的自主品牌。如今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事實就是:即便自主品牌的新車在品質上有了提升,其價格是絕不敢抬高多少的。否則就會遭致一片口誅筆伐。這也就是我一直強調的,我們應當用更理性的思維來看待自主品牌,如果自主品牌,無論奇瑞、吉利或者華晨,真的能夠拿出一款質量工藝上與合資品牌車型相抗衡的產品,為什么價格就不能與那些合資車相提并論呢?
在8萬以內的市場中,我們并沒有看到華晨的身影。這應該與華晨的策略有關。中級轎車市場的初步成功、與先進企業間的密切交流以及低價車對品牌價值可能造成的影響,都讓華晨暫時沒有涉及這一部分。不過今年3月上市的駿捷FRV,可能會將價格下探到8萬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