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稅政策細化 落實應是助推手
國內自主品牌(以及部分合資品牌)遲遲沒有針對政府頻頻推出鼓勵小排量車型研發的政策暗示做出表態的原因,和這些政策沒有得到具體實施和落實具體細則的局面不無關系。

上海大眾 Polo技術、造型俱佳,如果1.4L車型價格更低會吸引更多消費者
已經提出有14年之久的燃油稅錯失了諸多合適的推行時機,以致于當前油價高漲而局勢難免緊張。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秘書長饒達表示過2008年3月份將可能是近期燃油稅政策出臺的最佳時機,屆時,燃油成本就將真正挑戰車主們對于高油耗車型的忠心,節能環保型小排量車型可能漸漸會得到更多人的關注。
更具有未知性影響力的政策無疑就是2008年1月份國家發改委正式確定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7年本),其中給出的小排量車型主要技術指標數值:“燃油經濟性高于國家第二階段限值10%,排放滿足國Ⅲ標準,兩廂車長不大于4米,三廂車長不大于4.2米。”

天津一汽新威樂是符合《目錄》標準車型中“用足政策”的車型之一
雖然這一指標看似對于市場上的在售車型毫無影響,但是考慮到以后國家可能重新或細化制定不同排量車型的相關購置稅收(目前1.5L以下車型消費稅率都是3%),對小排量車型給予更多政策傾斜。可知,國家正在逐步推動新政策出臺的系統化管理,最終使倡導節能、環保的系列政策產生實效。

長安奔奔也是近期推出的自主品牌熱點車型,能成為新一代自主小排量車型代表
寬容對待自主品牌 寄望未來厚積薄發
雖然,國內自主品牌汽車廠商的車型不如合資品牌車型設計得時尚、精致,車型開發平臺也不如國際廠商般系統、合理。但是,以奇瑞、吉利、比亞迪等為首的國內自主品牌已經經歷過了激烈的市場競爭洗禮。從奇瑞、吉利、長城汽車紛紛海外設廠出口車型與技術的舉動即可發現國內自主品牌廠商的視野已經相當開闊,企業、產品的競爭力也已經基本達到了世界水平。
如果要說中國自主品牌廠商、車型在世界上最后一塊汽車產業“處女地”——中國市場上惟有借助未來新推出的政策引導奪取市場競爭中的制高點。那么2008年即將出臺的燃油稅政策、《產業結構調整目錄》細則等指導文件都將是他們僅有的幾個突破口。由此,他們將有機會扭轉對于世界級汽車廠商的弱勢局面。我們甚至有機會從他們中間挑選出能代表中國民族汽車工業實力與未來的“潛力股”企業。
相關新聞:
國家發改委首次界定小排量車技術標準
08年小排量車價上or下 2萬元小車能救急?
發改委定義“節能小車” 達標車型全搜羅
小排量車10年成長多關隘 政策推動難轉機
新政鋪路 小排量汽車迎來發展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