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4級無人駕駛量產車?ICT-300智能測試-威馬W6
【太平洋汽車網 評測頻道】國內首款L4級無人駕駛量產車型,光說這個名稱,大家知道是哪款車型嗎?相信能猜對的朋友并不多,答案是威馬的W6。作為威馬目前量產最新的產品,W6擁有AVP無人自主泊車系統、Living Mate全車交互系統、自定義場景編程等創新的玩意。我們的ICT-300智能車測試就是為了體驗車輛的智能化水平,帶著如此多光環的威馬W6(詢底價|查參配)又怎能錯過這個測試呢?
場地提供:深圳市未來智能網聯交通系統產業創新中心
極智+ICT-300智能汽車排行榜出爐,榜單涵蓋了48款熱門汽車、30個熱門品牌,究竟誰才是最強的智能汽車?詳情請點擊下方圖片鏈接:
ICT-300測試項目以及評分標準大家可以在《太平洋汽車&皆電 [智能汽車] ICT-300評測標準》里查看。
威馬W6在智能駕駛部分總分為74,排在智能駕駛榜單中的第24位。W6在傳統的主動安全上表現還不錯,但由于測試車型未推送自動泊車功能,所以少了一部分得分,影響了總分和排名。
威馬W6搭載了LivingPilot智能駕駛輔助系統以及AVP無人自主泊車系統,支撐這些功能是全車的22個傳感器:1個車頭中部的毫米波雷達、4個環車毫米波角雷達、擋風玻璃上方2個高清攝像頭、車身4個環視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
作為全新的智能產品,威馬W6是支持整車OTA的,可對駕駛模塊、車身模塊、娛樂模塊等在內的整車五大功能模塊31項常用功能進行快升級。7月份W6進行了首次OTA,對遠程手機遙控功能進行了擴充。9月底,W6則OTA推送了人自主泊車系統的升級、語音控制系統升級、場景優化、車機UI優化。從時間上來看,W6的OTA頻率還是比較高的,這有助于提升用戶體驗。不過三次OTA中,W6都沒有對性能方面進行升級,所以這部分就暫未得分。
測試條件:測試車以80km/h開啟自適應巡航功能,并且將跟車距離設為第二格。然后行駛過程中在前方會遭遇到靶車非緊急加塞,然后靶車再慢慢停車,停車后10秒后再次起步。
測試條件:測試車以80km/h開啟自適應巡航以及車道保持功能,然后車輛會通過一段彎道,以此來考驗車輛在高速時的車道保持能力。
測試條件:測試車以30km/h的速度開啟所有駕駛輔助功能通過,考察車輛遇到樁桶群時會不會有警示或避讓動作。
上面三項是對車輛駕駛輔助功能的測試,而作為一輛智能汽車,除了能幫駕駛員“開車”外,還得能幫駕駛員規避可能發生的交通意外。所以接下來我們會對威馬W6進行障礙避讓測試,也就是會找一些假人和假車出來,看看W6能不能及時制動避讓。
測試條件:將一個小孩假人固定放置在斑馬線中部,測試車以50km/h的速度開啟自適應巡航及所有的駕駛輔助功能通過,看看測試車能否在假人前及時停下。
測試條件:一個成人假人會以5km/h的時速通過斑馬線,然后測試車以40km/h的速度開啟自適應巡航及所有的駕駛輔助功能通過,看看測試車能否在假人前及時停下。
測試條件:小孩假人以5km/h的速度橫穿斑馬線,測試車輛以40km/h開啟巡航及所有駕駛輔助功能通過。與移動假人橫穿測試不同的是,鬼探頭會在斑馬線前一側加入固定的障礙車,這樣會在測試車靠近斑馬線時形成“鬼探頭”的緊急情況。
測試條件:在模擬隧道內放有一個固定靶車模型,測試車輛以50knm/h的速度開啟巡航及所有駕駛輔助功能接近,看看最終測試車能否避讓靶車。隧道固定靶車這個項目,其實是模擬在日常行駛中,進入隧道時,隧道內突然有停下來車輛的情況。這種情形下,駕駛員因為隧道內外有大的光線反差,很大概率不會及時發現隧道內停下來的車,最終導致追尾事故發生。如果車輛的駕駛輔助系統可以規避到這一類障礙車,那就會給乘員多一道保障。
測試條件:靶車會以20km/h的速度進行比較緊急的加塞動作,而測試車則會以50km/h的速度巡航行駛。
威馬W6目前已經推送了自主學習泊車以及APA泊車輔助(自動泊車),不過遺憾的是我們的測試車僅開通了自主學習泊車功能,而傳統的自動泊車還未開通,所以在這部分威馬W6很可惜沒能得分。
不過威馬W6在自動泊車這方面其實是一個亮點,這也是威馬官方將W6稱為國內首款L4級無人駕駛量產車型的原因。W6使用了來自于百度Apollo Lite的自動泊車方案,通過視覺以及高精地圖能夠實現自主學習泊車、高精地圖泊車功能。
關于威馬W6自主學習泊車功能的體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圖了解更多:
威馬W6搭載了Living Pilot智行輔助系統,在駕駛輔助功能上,W6擁有全速域自適應巡航功能以及ICA智能車道跟隨輔助(車道保持),更高階的導航輔助駕駛功能在W6上并未推出,明年威馬的轎車M7通過更強的硬件相信就會配上導航輔助駕駛功能。
W6的跟車表現正常,沒有什么大問題,倒是車道保持表現有點bug:遇上地面表現稍復雜時,功能很容易會退出、遇上曲率稍大的彎道,轉向調整就不會太自然,會明顯出現一格一格的轉向修正動作。在這方面相信威馬日后還會進行OTA升級優化,因為這樣的車道居中表現并不像是新勢力該有的感覺。
威馬W6提供12.3英寸懸浮式智能屏、12.3英寸互動全液晶數字儀表及i-Touch車控屏組成三屏互聯,搭載的是Living Mate全車交互系統。并且車機系統中使用了華為娛樂生態,從這個角度來看,威馬W6的座艙應該是具備較好實用性的。
威馬W6在智能座艙榜單中排第16位,W6在這部分主要的得分點在于語音交互,基本我們設置的語令都能成功識別,加上W6車機的功能較多,所以總體得分并不弱。不過在這個內卷的時代,W6的座艙也沒有進到前10位,這是因為前面的同學車機系統交互以及功能都很豐富。
儀表盤顯示屏有個比較特別的地方是它是帶有“防窺視”的,也就是除了駕駛員從正面能看到屏幕外,其余角度看儀表盤都是黑色的,很難看到儀表盤上顯示的信息。這個設計是比較神奇的,一般而言儀表盤也沒必要設置這樣的防窺視功能,畢竟儀表盤沒啥隱私信息。
車機的功能性是衡量座艙智能化程度的主要指標,一套好的車機,可以擁有足夠的交互功能,讓駕駛員在車機中就能找到自己要需要的服務。并且車機還需要足夠的流暢,如果車機功能豐富,但交互卡頓的話,那給人的感受將會大打折扣。
在車機性能這一環節當中,我們將針對系統的流暢度、UI設計、車機功能豐富度、儀表功能豐富度、擴展性這幾個方面來進行量化評分。
流暢度、易用性和UI設計
車機功能豐富度
儀表功能豐富度
車載系統的擴展性
W6搭載了WIMI語音助手,支持自然喚醒、關鍵詞喚醒、快捷指令喚醒等多種交互方式,可實現超過120余項常用功能語音控制,并且還支持左右雙區音源識別、連續自然語音對話等功能。從官方的描述來看,W6的語音系統還是做了不少功夫的,在這一部分的測試中,我們將分為常規功能實現、識別速度、糾錯能力、語義聯想能力等幾個方面進行評價,看看W6表現如何。
常規的語音功能,威馬W6支持導航、空調和車窗控制,而播放指定音樂在輸入指令后系統始終無法識別,改用系統提示的固定指令輸入也不行。
使用非標準普通話的語音,W6可以成功識別我們設定的三句指令,不過識別的成功率不高,需要反復測試才能識別出來。
長指令中,空調的模糊指令都能識別并正確執行,而導航語令中,“幫我找附近的小楊生煎”識別失敗,不過將語句更換為“幫我找最近的小楊生煎”就能識別成功。這點W6的語音系統的語音包容度還有提升的空間,有時如果無法命中關鍵詞的話可能就會識別失敗。而跨功能語令則無法識別執行。
除了上面提到的車機性能、語音交互外,一般廠家會在自己的智能座艙上增加一些場景化的用車生活功能,以求進一步提升用車的樂趣。
前面我們已經看到在ICT-300智能汽車評測標準中,威馬W6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方面的表現。接下來,將針對車子本身駕控,進行加速、制動、麋鹿、繞樁以及噪音測試,來看看其性能表現又是如何?
關于性能部分,威馬W6算是典型的造車新勢力產品,不過在一些極限操控方面沒有傳統車企那樣有扎實的機械底子做鋪墊。其次加速性能也沒有特別炸裂的表現。不過整臺車和其它新能源車型一樣,對噪音方面控制不錯,另外制動性能也是可以拿出來說的。但威馬W6整體在性能測試這部分成績只能說中規中矩。
威馬W6全系車型搭載最大馬力為218匹的電機,根據不同的車型配置分別有520km和620km的續航版本。本次測試的車型為威馬W6 2021款 520km ACE探索版。
麋鹿測試的目的是測試車輛的避險能力,考驗著車輛懸架和動態調校功底。而我們的麋鹿測試當中,采用打開默認電子系統狀態(不手動關閉ESP等),盡可能還原日常用車情況。
來到車內噪聲測試,考驗的是車輛的隔音能力。除了測試傳統的怠速、60km/h巡航、90km/h巡航和120km/h巡航四種狀態下車內噪聲值外,還會記錄車外的噪聲,并與怠速狀態下的車內噪聲值對比。
威馬W6最終總得分為166,榜單中排名第23位。如果威馬W6有自動泊車功能的話,成績還能再往前一些,希望下次我們能夠拿到一臺功能最前面和最豐富的測試車。總的來說威馬W6在傳統的領域表現都不錯,例如假人規避、車機功能豐富性、語音功能支持較多等等。不過要以新勢力的角度來看W6,會覺得細節還有優化空間,例如車機系統的交互、車道保持表現等。但作為一臺智能車,W6擁有整車OTA能力,也期待下一次遇見W6的時候它會有更完善的姿態。(圖/文:智能駕駛 /智能座艙測試:杜慶煒 性能測試:潘洪瀚)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