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中國汽車市場是世界上最開放的市場之一,世界汽車巨頭“6+3”中,除了雷諾,都已經來到中國。合資企業生產的車型,不僅繼續著國際上的競爭,而且由于一家巨頭在中國可以有兩個合資企業,它們之間還存在著內斗。因此,說中國也是世界上競爭最為激烈的市場,也并不為過。
一個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許多國際知名車型在其它市場上無往不利,但是在中國,卻遭到了冷遇。
眾所周知,中國市場潛力非常之大,而從2001年開始,每年的銷量以15%以上的增速發展,到2010年,預計可以達到年銷售1000萬輛,到2020年有望超過美國。
照理說,市場既大,需求種類當然也就很多,套用一句廣告語“總有一款適合你”,從概念上來說,每款車都可以找到它的消費人群;而隨著世界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各個國家的人的審美口味、愛好也都越來越一致,再加上中國人向來都信奉拿來主義,只要是好的,都不會拒絕。但是為什么一些久經考驗的知名車型,卻在中國市場栽了跟頭呢?
研究了中國車市大背景的變化,我們也許會做出一個合理的回答:
2001年,十五計劃綱要就明確提出,鼓勵轎車進入家庭,這也標志著汽車市場已經從公車消費轉為私車消費。到2005年底,我國的私車消費已經達到了整個汽車市場的50%以上。市場上的主力車型,也已經開始由公務車型為主向以中級車、小型車市場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車型如果還抱殘守缺公務車思維,自然不能跟上私車大發展的步伐。
與此同時,從2004年開始,中國車市也開始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買方市場的特點之一,就是產品不斷豐富,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中國消費者也從以前的被動接受,變為可以主動選擇。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合資企業以“國際同步”來吸引消費者,而不顧這些車型在許多方面,比如油品、道路狀況、環保、交通法規等其實并不適應中國的現狀。許多消費者在發過了“第一次燒”之后,發現國際同步車型并不能融入自己的生活,因而后繼響應者寥寥也是正常的。
另外,隨著資訊的不斷豐富,消費者也開始對合資車型進行各種比較,中國與國外成熟市場、本地與外地市場、4S店與汽車大賣場;還可以進行比較的有價格、配置、技術等等。某些國際車型在引進中國時,對于技術含量、配置、工藝精度所作的精簡此時便無處遁形。中國消費者向來“眼高手低”,追求價廉物美,所以,有時盡管這些產品可以蒙蔽一時,但是廠商追逐超額利潤的取向,終究會暴露出來。一旦給消費者留下“質次價高”的不良印象,很難說旗下后續車型不會受到影響。
而我們下述的各款車型,身體素質都不錯,但是在中國市場上,它們的發展空間卻仍然有待提升。它們的潛力,至少在目前還沒有被完全挖掘出來。
途安:技術與偏見
2003年途安在德國上市僅3個月,就從二十多個對手中脫穎而出,月銷量闖進前十,并且獲得德國2003年度“金方向盤獎”、汽車大獎第1名、2003年度桂冠車型以及英國2004年度緊湊多功能車之冠、日本2004“年度進口車大獎”,是德國大眾PQ35平臺上的第一個明星。雖然它在中國也是口碑出色,獲獎連連,但是卻有點叫好不叫座。
德國人在汽車技術上無疑是祖師爺的級別,因此,它確實有資格傲慢。但是對于市場來說,中國的消費者,特別他們在目前還不是很懂車的情況下,抱有偏見也是很正常的。
途安的長項在于工藝、空間和多功能,而目前國人則執著于外形、配置和性能參數,兩者風馬牛不相及。因此從上市之初,它的主要消費群體就局限在有留洋背景,或者“車迷”。特別是它最大的“多功能”亮點還不能為廣大的消費者所接受,這方面東風雪鐵龍畢加索就是一個前車之鑒。
但是上海大眾對市場的認識和協調能力畢竟要遠超東風雪鐵龍。因此,今年開始,上海大眾主動出擊,不斷對途安的價格和車型進行了全面的梳理。途安以最低16.98萬元的新價入市,一下子帶動了市場的買氣;而更加簡化的產品線(以前共有五座、七座、手動、自動、2.0、1.8T、舒適豪華等近十幾個配置,而目前簡化為5款),也有利于消費者的選擇,在這樣的情況下,今年1-9月份,途安的銷量比去年全年銷量增長了50%以上。
銷量的長足進步,也使它的口碑,開始從懂車人群向更多人群擴散。在同級別的競爭對手中,途安不僅把畢加索遠遠地甩在了身后,銷量也直逼價格低于自己一個檔次的普力馬。許多家庭在選車時,也拋棄了以往的非三廂車不選的概念,而選擇了更加“智慧”而顯得超前的途安。
奔騰:理想與現實
作為一汽反擊“自主品牌無為說”的第一款高起點、高品質、高性能的自主品牌中高級轎車,奔騰歷經三年多潛心研發,再加上馬自達的合作,它的身體素質確實也不錯:馬6的底盤、馬6的發動機、馬6的變速箱,還有馬6風格的深色內飾,如果不是換上了喬治亞羅設計的“馬夾”,它與馬6確實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
為了確保它的品質,奔騰更號稱經過300萬公里路試、經受518項精密檢驗。在上市前后,奔騰還率先在公眾面前經過了嚴酷的真人實車翻滾實驗、“集裝箱壓頂”等安全測試,以展示它脫胎換骨的安全性。
但是似乎要沿襲一汽的長項,或者要在一汽轎車內部與馬6形成錯位競爭,奔騰的定位卻仍然留在公商務車市場上,以馬6輕盈飄逸的身體來承擔公務車的職責,似乎有點勉為其難。也許正是這樣的錯位,造成了雖然奔騰號稱在上市前后收到了7000張訂單,但是在9月卻只有不到1000輛的銷量入賬。
其實自主品牌中高級車都面臨著同樣的難題,即使是用了同樣的技術,即使采用了同樣的工藝,掛了自主的牌子似乎就是沒有合資牌子那么挺括。
當然出現這種情況,也與國內的消費者還不成熟有關系,想當年日本和韓國汽車工業剛起步時,它們國內不也是充斥著國外品牌么?關鍵還是要建立中國消費者對于國貨的信心。
日本曾經做過一項調查,認為在5-10年后的中國汽車,將會像現在的中國彩電一樣占據大部分中國市場,而奔騰,還有上汽的榮威,會不會成為中國汽車的海爾和長虹呢?
目前,在微車和小車領域,自主品牌已經小有建樹,而“民心工程”將在奔騰所牽頭的中高級車市場上繼續下去。
威馳:理智與情感
當初威馳在美國上市時,豐田邀請了小甜甜布蘭妮來代言;而在國內,也請張藝謀拍攝了耗資巨大的宣傳片,但是強大的宣傳攻勢之后,威馳本身的不足就暴露了出來:
在威馳日本和美國上市的版本上,已經用上了VVT-i發動機,但是早期裝配在國內車上的,卻還只是較老的發動機,雖然省油,但是本質上卻和夏利差不多,而威馳的價格卻與后者不可同日而語,因此,在上市這一年后,威馳的銷量始終在3萬臺左右徘徊。
隨著緊湊型車的競爭對手不斷增多,威馳的競爭對手,已經從上一代的千里馬、POLO三廂、飛度三廂競爭,換到了下一代的新千里馬、POLO勁取和思迪。如果再算上今年的樂風和雅紳特,它確實已經是有點力不從心了。特別是今年5月份,一度銷量只有1700多輛。
不過盡管市場表現不佳,筆者采訪過多個威馳的車主,他們卻都認為,威馳雖然看上去技術較老,但是卻有兩個好處:
第一是省油,每個月的油費不過600塊錢左右,第二是維修保養也很便宜,基本上只要做做常規保養,平時也沒有什么小毛小病。如果從量入為出的角度來看,威馳也正好代表了一種與以往人們“炫耀性消費”不同的、新的汽車消費觀。
今年7月,豐田終于在人們盼望多年后,在威馳上也用了VVT-i發動機。而消費者的回應也是很熱烈的,它的銷量開始反彈,9月份達到4000多輛,比5月份上漲了近150%,絕對量上也僅次于降過價的雅紳特和思迪。
其實對于豐田來說,威姿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這款在歐洲年銷量超過20萬輛的小車,在中國同樣銷量不佳。
這一次威馳身上的經驗能不能再用到威姿身上呢?
標致206:形式與內容
1998年,標致206一經推出,就獲得包括德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在內的20多個“年度車型”獎項;法國及意大利兩大設計名國最美麗汽車稱號;2001和2002年歐洲最暢銷小型車。2005年206在全球的銷量就已經達到了672000輛。全球銷量累計超過了500萬輛(包括三廂、旅行車和敞篷版本)。
而標致206也是2006年中國第一款上市的全新車型,據悉今年的銷量目標是35000臺。運動和優雅是標致206想傳達給國內消費者的理念。除了吸引人的外形,它的發動機選擇了和307一樣的1.6升,搭配據稱是用在保時捷上的TIPTRONIC技術的手自一體變速箱,以求給消費者留下最佳的動力表現和操控感覺。
與所有的新車一樣,標致206的上市吊足了人們的胃口,因此,在前幾個月,它的銷量很快達到了4000多輛/月,已經接近這一市場冠軍飛度。但是最近幾個月以來,尤其是6月份POLO勁情上市之后,它的銷量下滑的很快,一度跌到2000多輛,到9月份為止,它的銷量為20274輛,離年初的目標35000輛還有15000輛的差距,這意味著它將在剩下的3個月中每月銷售5000臺,這對于9月份的銷量只有2800多輛的206,基本上就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分析一下標致206失寵于市場的原因,是由于個性化消費剛剛興起,而年輕人的購買力也還很有限,市場后勁不足;另外又有POLO、飛度這樣的強勁對手環伺左右。而206最大的弱點還是空間,許多車主都認為,它是“形式”大于“內容”的最好的詮釋。
另一方面標致206雖然對于國人來說還很新鮮,但是在國外,早就已經是有8年歷史的高齡車型,今年1月份標致剛發布了207,這自然也減少了人們對于它的興趣。
奧迪A4:盛名與負擔
奧迪A4與寶馬3系,在國外就是競爭對手,而這種貼身纏斗也從國外一直斗到了國內。
2003年4月,奧迪A4亮相,較10月16日第一輛國產寶馬325i發布時間提早了半年。2004年4月,寶馬318i上市,一汽-大眾立即做出反應,在同年5月11日宣布推出奧迪A4的1.8T手動擋和2.4自動擋。
而2005年9月,寶馬新3系上市,先推出的是36.5萬元的頂級配置。而與寶馬推出車型的高開低走相反,奧迪新A4實施先低后高的產品競爭策略。10月份,奧迪新A4先推出一款售價27.54萬元的1.8T手動擋和39.91萬元的2.0T自動擋,與寶馬新3系形成錯位競爭。
照理說,A4有同門奧迪A6在中國多年積累下的豪華車品牌的巨大靠山,寶馬只是一個后來者,應該說打敗它不成問題。
但是奇怪的是,奧迪A4就一直沒有被它的客戶群體所認可,在國外,它被定義為一部家庭用車,但在中國卻被稱作“一部盡現活力本色的動力型轎車,滿足那些充滿激情、動感與活力的成功人士的需求”。而運動正是寶馬的強項,奧迪可以說是“關公門前耍大刀”,絲豪占不到便宜。因此,從奧迪A4上市以來,它的表現一直不溫不火,高它一個級別的奧迪A6L如今一個月的銷量可以達到6000多輛,可A4一個月卻只有1000輛出頭。
而新奧迪A4出來之后,它的消費群體中,女性的比例突然高企,一度達到了1/3以上,某款打著“女性車”招牌的廉價車型更是直接模仿了它的前臉,而使它更是“很受傷”。
今年第三季度,奧迪A4連續三個月被寶馬3系超過,寶馬3系的累計銷量為3818輛,而同期奧迪A4只有3104輛,即使在全年銷量上看,它們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小。
普銳斯:食肉與食糧
從1997年上市以來,普銳斯先于2003年獲得美國年度車,后又憑借科技環保主題榮膺“2005歐洲年度車”,它搭載的發動機更獲了2006年度國際引擎大獎(InternationalEngineoftheYearAwards)的最省油引擎和1.4-1.8組最佳引擎稱號。截至2006年4月份,普銳斯在全球的銷量超過了50萬輛。
但是在中國,在這個還處在汽車時代的初級階段國度,汽車才剛剛普及,在這個階段,要人們接受它,似乎有點過于超前了。讓人想起古時一個皇帝,在大饑荒的時候,大臣告訴他,老百姓沒有糧食吃,快要餓死了,他卻說“何不食肉糜”?
從國外的消費者來看,不僅他們已經有條件“食肉糜”,而且政府也會通過各種手段來鼓勵他們去做。據了解,普銳斯在美國的售價比同級車大概高了20%,但可獲得美國聯邦稅務局稅收減免2000美元的補貼,在日本,政府將補貼普銳斯高出其同級別車部分的四分之一。
而在中國,很多人在買車前都會算這樣一筆賬:這款車能夠省油,但是就算開到報廢,省下的油錢還不夠彌補它的高價。
如果買一輛同級別的車,這近30萬元的開銷不僅可以包車價,而且可以包油費和日常的維護費用了。
即使買得起,中國的消費者也會考慮,同樣的價錢,甚至可以買到奧迪A4,不僅品牌更加高端,同樣有不錯的環保性能:可以達到歐IV。
因此普銳斯至今的月銷量不過200輛,9月份只有100出頭,年銷3000輛的任務完成無望。
但是對于豐田來說,通過此舉,它已經占領了未來中國汽車發展的一個制高點。豐田就像一個長線投資者,它靜靜地等著消費者們的層次,不管是收入水平,還是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