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乘用車/商用車“相愛相殺”底盤設計
野生動物們出眾的運動性,令工程師們折服,如何讓馬車底盤上的車輪緊緊地抓住地面,卻一直是個難題。終于,在工程師們腦洞大開后的1931年,第一輛奔馳170車型(如今E級的前身)緩緩駛下了斯圖加特的奔馳生產線。這意味著,乘用車獨立懸掛的大潮,已然襲來。
廢除了一直橫跨兩個車輪間的硬質車橋,采用獨立懸掛系統的170車系在當時可謂驚艷過人。就是這X形大梁力學角度上怎么看怎么害怕。
奔馳170車系的懸掛系統采用了較為精妙的設計:前橋的彈性元件采用了橫置的鋼板彈簧,在節省寶貴的引擎艙空間時,提供可觀的縱向和側向支撐力,甚至根本不需要防傾桿的輔助。近些年來的科爾維特、沃爾沃SPA平臺車型的后懸掛也有類似設計;而后橋的雙叉臂+大型螺旋彈簧組成的機構雖占用了較多的室內空間,但卻能換來更好的舒適性、操控性。
這套懸掛系統令170車系的實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跟市場上其他笨重硬橋的老派豪華車們拉開了技術上的“段位”,甚至成為了奔馳二戰后復蘇的“功臣”。由此以后,獨立懸掛這個名詞就成為了各路豪華車、運動版車型的“標配”,并流轉至今,非獨立懸掛,只好灰溜溜地“蝸居”在定位稍低的車型上了。
前文提到,采用卡車底盤的客車--開起來太像卡車了,各種操作都極不人性化,無論乘客還是司機都對其不太滿意。于是,借著承載式“鳥籠”車身的普及,前獨立懸掛的客車,也應運而生。
從結構上看,客車的前獨立懸掛與乘用車的后懸掛結構較為相似,稍顯不同的則是擺臂連接點、氣囊頂點、減震器的布置等細微的設計。該設計的加入,令客車簧下質量大大降低,同時重心也可以相對降低。在液力自動變速箱(AT)、液壓方向助力的加持下,12米的城市公交車獲得類似5米小車的操控感不再是“天方夜譚”。
又見到了熟悉的毛子8輪大兄弟?沒錯,這貨竟然也是用獨立懸掛的:8個完全獨立的輪胎通過長長的雙叉臂結構與車身大梁相連,在特殊設計的軸承座加持下,這種車的離地間隙、涉水深度已經到了令人恐怖的地步(1.3M),完全打消了人們對獨立懸掛承重力差、干不了糙活的印象。
齊人高的定制越野輪胎、中央放氣系統、輕便強韌的扭桿懸掛,“X型”體位不再是爆改大梁式4X4的“專屬”:哪怕整車扭轉度極大,都能保證至少一半的輪子能接觸地面,配合分動箱和諸多機械式差速鎖,這種車脫困能力完全就是怪獸級別的,完全可以跟履帶式車輛“掰掰手腕”。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