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凱迪拉克的銷售網絡建設目前要達到什么樣的狀況?在中國能否跟寶馬和奔馳相比?
陳:凱迪拉克的網絡是一個獨立的網絡,目前我們在全國選了11家經銷商,數量不多,但挑選非常嚴格。因為我們現在的著眼點還是要放在首先要怎么樣做好品牌,并不是追求量。
我們選的經銷商都是過去做得最好的,同時,他們對這個品牌也非常有熱情,而且注重的不是眼前短期的利益,而是長期的發展提高,同時對我們上海通用也是有高度的信任。另外,我們也制定了非常嚴格的服務流程,對他們進行大量的培訓。他們的總經理、銷售經理、服務經理、品牌經理還要經過上海通用的面試。
銷量不是最重要標準
《新京報》:您估計上市以后,價格和銷量會如何?
陳:價格我們還沒有定,但肯定是豪華車,我們不定量。我們一開始生產節奏可以放慢一點,不追求多少量,否則就會把服務的標準降低。
《新京報》:上海通用什么時候會成為國內企業中產銷量最大的?
陳:我們并不追求這一點,銷量可以搞得很高,關鍵看怎么銷出去。看看有的廠家的數字很好,但是實際銷量并沒有成為最終的銷量,都轉移到經銷商那里去了。
做第一也好,做第二也好,這當然是衡量一個企業的標準,但不是所有的標準,也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標準。所以我們更加注重怎么樣真正實現銷售,真正擴大用戶群體,真正銷售出去。
服務是最重要的
《新京報》:業界認為上海通用的產品有些老化,有沒有下一代的產品盡快推出來?最近的產品計劃是什么?
陳:汽車行業,我們開玩笑說上了馬就下不來,這個產品是需要不斷更新的,所以汽車行業不僅是資金密集型的行業,也是要以源源不斷的技術來支撐,所以一定要有新一代產品,這是毫無疑問的,每一家都必須這樣做。對汽車來講,服務是最重要的,因為總會有更新的產品出來。如果保持一個高水準的服務,用戶的忠誠度就會非常高,即使使用的不是一款最新的產品,所以我們在服務工作上花了很大的精力。
《新京報》:前天通用汽車中國公司董事長墨斐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將聯合上汽在華投資30億美元,這30億來自通用在華合資企業的利潤,那么作為通用在華最大合資企業,上海通用就此作出的相應規劃是什么?
陳:我們的規劃是做到2008年,實際上我們真正的規劃是要做到2010年,我們做了七年規劃,但每年是滾動的,越靠近越詳細,越靠后線條稍微粗一點。這些投資包括整車,整車也可以分兩大塊:一個是要有新的車型,再一個是現在車型的更新換代,也包括發動機、變速箱,也包括泛亞技術中心的投資,大概是這樣的范圍。
我們所有運作的標準都是按照國際競爭力的標準。
嚴格來說,我們同國際最有競爭力的標準相比,還是有差距的。因為標準是動態的,我們希望到2010年,能夠接近國際一流的水平。
《新京報》:您剛才說上海通用跟國際水平還有差距,能否具體談談?
陳:我舉幾個數字。比如世界上造一輛整車,最有競爭力、自動化的水平比較高的企業需要16個小時,當然現在我們還沒有做到,說明我們勞動生產力的水平沒有達到世界一流的水平;從收到訂單到交車給用戶,世界上最快的速度是不到20天,我們現在是不到24天,這在全國算是水平高的,但是跟國際水平相比還是有差距。
來源:新京報
[上一頁]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