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來自Honda本田汽車官網:
2025年8月本田汽車中盾銷量為53339輛,1~8月累計銷量為413310輛。

其八月銷量環比實現19.01%的增長,但是同比還是出現了6.35%的下降;并且在銷量快報中沒有提到東風本田和廣汽本田的準確銷量數據,也沒有再提到“電動化車型”的銷量數據,現在的本田汽車銷量快報內容非常簡單。然而就總數據而言,雖然實現了環比增長,但客觀上還是不如本田在華市場巔峰期階段的表現;包括豐田汽車和日產汽車也不例外,日系汽車的市場份額在整體縮水。
導致其銷量縮水的主要原因是國產汽車電動化。
日系汽車的主要競爭優勢是燃油經濟性,簡單來說則是車輛的耗油量整體偏低;但是其實現低油耗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小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或渦輪增壓發動機,是通過排量和相對偏弱的動力以讓司機養成保守駕駛習慣來實現省油。

反之,國產汽車在接近全面進入電動化賽道之后,其依托于電價低的優勢創造出一批使用成本比日系燃油車更低的汽車產品;這些車顯然更符合日系汽車用戶的需求;并且在降低用車成本的基礎之上,其又依靠電驅動平臺的動力優勢做到了性能和節能的理想均衡,產品整體競爭力顯然超過主流日系汽車。
于是日系汽車的銷量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同時主攻性能與操控的美系汽車也遇到了很大的挑戰,因其為了性能和操控而造成整體油耗偏高的產品特點;所以現階段市場占有率縮水最為明顯的就是這兩大車系,只有相對均衡的德系汽車市場份額比較可觀。

但是日系汽車還有逆襲的機會。
在8月份的銷量數據中,日產N7的銷量突破萬輛;廣汽豐田鉑智3X的銷量也達到7324輛、品牌銷量為66060輛;這兩款車的數據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因其均為純電動汽車。其數據說明的結果是日系合資車企并非造不出優質的電動汽車產品,只是曾經在企業發展的觀念上沒有轉過來彎;反之,只要觀念得以轉變,其所依托的供應鏈則與本土車企相同,那么在產品技術水平和成本相當的前提下,這些曾經在燃油車時代里有一定領先優勢的車企依然能打造出具有競爭力優勢的電動汽車。

現在留給豐田、本田、日產和馬自達四大日系合資品牌的選項是非常明確的,現在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加速豐富電動汽車產品線;其中的豐田和本田兩大車企應當打造一批插電混動汽車,其所擁有的E-CVT混動技術是大多數國產插電混動汽車的借鑒模板,現在應當用自己的優勢技術來重塑混動汽車產品線了。
時不我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