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的智能汽車安全性如何保障
無人駕駛的智能汽車安全性保障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傳感器技術,比如激光雷達、攝像頭、超聲波傳感器等,能實時感知周圍環境,準確識別道路、障礙物和其他車輛。
其次是數據處理與算法,將傳感器獲取的信息轉化為行駛決策,確保安全駕駛。
還有通信技術,通過與其他車輛、交通基礎設施和云端系統通信,實現信息共享與交互。
紅外技術也很重要,紅外攝像頭在低光環境中提供更好視覺,增強夜間行駛安全性。
另外配備多重安全備份系統,包括備用傳感器、計算機和電源等,應對可能的故障和意外。
無人駕駛技術在行車安全方面優勢明顯,反應速度快,能通過傳感器和算法迅速決策操作,遠勝人類司機。還能避免人為錯誤,像疲勞駕駛、酒駕、分心駕駛等影響安全的因素都能避免。準確性高,通過精確的傳感器和算法避免人為誤判和判斷錯誤,提高車輛行駛的準確性和穩定性。而且可以數據共享與學習,與其他車輛和云端系統通信,更好理解和學習行駛環境。
不過目前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 AI 軟件算法不成熟,自動駕駛模式的樣本和訓練時間會影響效果,導致出現把廣告牌上的車輛視為障礙物而緊急剎停、AEB 不能在任何場景緊急制動、冬天雪地無法區別車道線等情況。面對這些,一方面完善自動駕駛大模型成熟度,另一方面繼續開展廣泛測試工作,期待 L3 的商業落地。
交通運輸部發布的征求意見稿也有相關規定,從事運輸經營的有條件自動駕駛和高度自動駕駛汽車應配備駕駛員,完全自動駕駛汽車配備遠程駕駛員或安全員。駕駛員、安全員要經培訓考核合格,掌握使用說明,熟知運行線路風險,具備應急處置能力。車輛要投保相關保險,具備車輛運行狀態記錄、存儲和傳輸功能。運輸經營者制定運輸安全保障方案時,要明確運行線路遠離人員密集場所,惡劣天氣按規定停止使用。
在技術層面,要確保無人駕駛汽車在復雜多變天氣和道路環境下的安全,比如多傳感器融合提供全方位感知能力,先進算法實現安全高效駕駛。
對于事故處理,相關部門會根據事故各方行為確定責任,有駕駛員或安全員的對其處理,沒有的對提交測試和應用的主體處理。
5G 網絡能支持車聯網通信,確保無人駕駛車輛行駛的安全和效率。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納入“國四”燃油車! 2025以舊換新政策及新車置換補貼標準公布
- 2新款特斯拉Model Y實車圖曝光 預計將于一季度上市
- 3小鵬G7官圖發布 定位25萬級SUV 競爭小米YU7
- 4一口價4.89萬元起! 吉利第4代帝豪開啟新年限時福利
- 5預售26.35萬起 新款特斯拉Model Y開啟預訂 全面升級/續航719km
- 6奇瑞和蔚來合作換電聯盟車型曝光 或于第三季度上市
亚洲影院午夜在线免费 | 色婷婷5月综合久久 | 日本一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 | 中文精品欧美无线码一区 | 久久久综合精品视频 | 日韩精品码在线一区 | - 2新款特斯拉Model Y實車圖曝光 預計將于一季度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