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如何駕駛新能源汽車?
冬天駕駛新能源汽車,需在保養、充電、駕駛習慣等多方面加以留意。冬天氣溫低,會影響電池活性,進而影響續航,所以要重視保養,檢查電池性能,延長充電時間并選擇合適的充電溫度,保持充電插頭清潔干燥。駕駛時避免急加速、急剎車,平穩勻速,提前熱車,合理使用空調,同時關注輪胎狀況,勤檢查胎壓。如此才能更好地應對冬季出行。
在保養方面,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在冬季的性能表現至關重要。要仔細檢查電池的電量情況,查看連接是否牢固,同時預估一下續航時間。倘若發現續航能力有明顯下降,那就得及時對電池進行全面檢查。另外,日常使用中,應養成良好的充電設備外觀檢查及車輛充電口檢查習慣,確保充電環境通風、干燥,為電池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條件。
充電環節也有著諸多講究。由于低溫會影響電池的充電效率,延長充電時間是很有必要的,而且盡量確保每次都能充滿電。慢充對于電池的保養更為有利,有條件的話不妨多采用慢充方式。盡量選擇在 0℃至 45℃的環境下進行充電,如果是低溫環境,最好選擇較為暖和的室內環境充電,或者挑午后氣溫相對較高的時候。同時,要做到隨用隨充,千萬避免電量過低。露天停放的車輛,每周最少啟動兩次,每次啟動時間要在 20 分鐘以上,這能讓電池保持一定的活性。并且,要時刻保持充電插頭清潔干燥,在惡劣天氣下,盡量避免戶外充電,防止因潮濕等問題影響充電安全和效率。
良好的駕駛習慣在冬季駕駛新能源汽車時也不可或缺。開車前一定要進行熱車,在通電后等待 1 至 2 分鐘,讓電路和電池組得到預熱,這能使動力電池達到理想的工況溫度,提升電池性能,進而增加續航里程。熱車時應以低速行駛,而非原地怠速,過程中要杜絕急加速、急剎車等行為。行車過程中,要避免激烈駕駛,盡量平穩勻速行駛,減少不必要的頻繁加減速,因為這些操作都會增加電量的消耗。
空調的使用也需要合理規劃。空調出風擋位可控制在 1 至 2 擋,并開啟內循環模式,這樣既能保證車內溫度舒適,又能降低能耗。如果需要開啟暖風,溫度不宜設定得過高,最好設定在 22 度,并且可以間歇性開啟暖風,減少能源的過度消耗。
輪胎的保養同樣不能忽視。冬季輪胎的胎壓容易受到氣溫影響而降低,所以要經常關注胎壓情況,及時補氣,確保胎壓穩定。如果條件允許,在冬季來臨之前更換為冬季輪胎,能更好地適應冬季的路況,提高行車安全性。在冰雪路面行駛時,要避免急剎車和急轉彎,遇到情況盡量采用點剎方式,輕打方向盤,減速慢行。
出行前,一定要合理規劃路線,尤其是長途旅行時,要提前檢查電量,并準備好沿途充電站點的信息,預留足夠的充電時間。有條件的話,盡量將車輛停放在車庫中,如果無法停入車庫,也可以采取一些保暖措施,減少低溫對車輛的影響。
總之,冬天駕駛新能源汽車雖然面臨一些挑戰,但只要我們在保養、充電、駕駛習慣等多個方面做好充分準備,注意每一個細節,就能在保障行車安全的同時,盡可能地減少低溫對車輛性能和續航的影響,讓我們的冬季出行更加順暢、安心。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