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月銷量激增近60% 燃油車要涼?
從新能源市場的格局來看,起步較早的自主品牌在未來幾年內相信仍然會占據領先的地位,這其中必定少不了比亞迪、吉利等常青藤的帶節奏。
與此同時,合資車企也將踩油門準備超車,比如大眾在2020年前將推出13款基于現售車型打造的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其中,有10款為國產車型,包括3款緊湊型純電動車、3款中型或中大型插電混動車以及4款純電動/插電混動SUV。
豪華品牌方面,處于C位的BBA心中也有全盤的計劃,比如梅賽德斯-奔馳就要在2022年前推出50多款新能源車型,前段時間還推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首款純電動車型——EQC,霸占了不少頭條。
據專家預測未來五年內只有10%的新勢力車企能夠存活,換言之這些新勢力車企就要使盡渾身解數躋進銷量排行榜的前列,但相比已經擁有N年技術積淀的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只有5、6年時間的經驗,想打著互聯網化、智能化的旗號與傳統車企宣戰,顯然目前并沒有足夠的底氣。不過造車新勢力也并非一無是處,比如續航能力一般都處于同級別的水平之上。
無論是合資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他們都將新能源規劃和交付時間的節點設在2020年左右,同時隨著國家補貼政策在2020年終止,新能源車市場將上演一場精彩空前的淘汰賽,這將是一場關于品質、性價比、品牌影響力等綜合因素的戰爭。
關于新能源車與燃油車的之爭,不少同行已經為此作出千千萬萬次的思辨,普遍的答案就是新能源并不會取代燃油車,至少是未來十年甚至更遠的時間內,燃油車都不會被拋棄。
首先,我們必須正視電動化趨勢的最根本驅動力——節能環保。在上周(9月20日)舉辦的2018全球出行大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講述汽車動力技術電動化的進程,不是基于技術本身的正向發展和市場需求的拉動,而是出于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緊迫性。為此,身為泱泱大國的中國在節能減排上不遺余力地作出干預,但這并不是消費者真正的需求來源。
其次,新能源車附帶的充電效能、安全問題以及后續的售后維修、電池回收管理都是我們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只有將目前所遇到電池自燃、電池維修成本高等困局逐一拆解,消除人們對新能源車種種疑慮,令電動車的性價比優于傳統燃油車,才是新能源車超越燃油車最好的時機。
觀點聽多了,不妨聽取一下磚家的專業看法。對于新能源與燃油車之爭,中汽中心已經放話不建議對燃油車采用一刀切的強硬政策,原話是這樣的:建議以分車型、區域、領域進行燃油車替換,可先從大氣污染治理重點區域,或積極性較高區域先行試水。同時,可先從公共領域入手,陸續向私人領域過度。對于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動車、混動車以及氫燃料電池汽車都應保留發展空間。
這就意味著全國范圍內停售或者取締燃油車的可能性并不大,人口密集、排放超標的大城市將成為首當其中的對象,就算向大城市“開刀”,那也會有一個平穩的過渡期,屆時也會有多種驅動形式、多種品牌百花齊放的車型可供選擇。(文:太平洋汽車網 曾惠君)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