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車內涵大探討
在國內,自主品牌汽車廠家關于國民車的概念各不相同,其中奇瑞公司稱,當代中國“國民車”必須同時符合以下五項標準:一、中國人自主研發、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二、價格貼近當代中國主流消費水平,在5萬~7萬元的區間;三、具備三廂車造型風格和兩廂車結構形式,內部空間大且可變化,美觀實用;四、市場保有量超過20萬輛,經歷消費者的充分體驗,并因規模效益帶來較低的使用成本和維修的方便;五、在試驗和裝備上具備與世界同步的安全標準,已經具備良好的安全口碑,充分尊重國民的生命價值。
對此,天津一汽表示了異議,他們認為國民車的內涵有四個:首先應該是老百姓買得起的入門車;其次應該是由自己設計,擁有完全的知識產權;第三要有一定的保有量;第四價格要低,而配置相對較高。這一標準與奇瑞所提內容基本差不多,但沒有“三廂和兩廂車結構形式”這一條,涵蓋的范圍更為廣泛。
其實在英國、美國、德國都早已有自己的國民車。所謂的國民車,不是廠家刻意打造的產品,而是由于其適合大眾的產品特點,真正受到國民的喜愛,為千家萬戶所購買,從而成為國民車。“國民車”其實是一個隨時間而變化的概念。20世紀初,福特公司開發出堅固廉價的T型車,把汽車由奢侈品變成大眾產品,市場占有率一度高達70%,被譽為美國的“大眾車”;三十年代,德國人制造的“甲殼蟲”,耐用省油,累計達到2100萬輛的總產量,被稱為“人民車”;上世紀四十年代,法國雪鐵龍汽車公司又推出了“國情車”。
“國民車”概念最終成型于1955年,日本通產省制定“國民車構想”,其對提高日本轎車普及率發揮了巨大作用。根據國際標準,一般國民車要具備3個特點:一、物美價廉;符合普通家庭消費水平;二、在國內汽車市場上,具備較大擁有量和占有率;三、具備自主開發創新能力,適合國民使用和審美習慣。而對于汽車工業起步發展相對遲緩的中國而言,是不是自主品牌、是不是擁有自主開發能力在民眾心目中則相對被淡化,重要的是車型要達到物美價廉,符合普通家庭消費水平這一條上。
款車當中表現突出。高速行駛,風云四代的助力方向盤顯得有點輕柔,以至于轉向不足的特征很容易出現,高速變換車道有點發飄。硬懸掛雖然直接展示出了路面上的狀況,但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乘坐的舒適性。此外,風云的發動機噪音、路噪、風噪也不小。當然,對于這個價位的車型來說,一分錢一分貨永遠是一個真理,我們認為綜合來看風云的舒適性基本上達到了我們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