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oda Octavia

明銳
歷史上,斯柯達曾經是豪華車制造商,二戰(zhàn)后開始制造經濟型的“國民車”。1946年5月,斯柯達第一批小型車1101投放市場。1955年,斯柯達推出了440型,經過不斷改進,在1959年這款車有了正式的官方名字—Octavia。Octavia是當時經濟實用車型的典范,是一輛簡單可靠、價格便宜且質量過硬的家用轎車,因此在許多國家都受到青睞。從基本型衍生出的旅行車也頗受歡迎,并且一直生產到1969年,后來被1000MB車型所代替,Octavia這個名字也被雪藏了20多年。1991年,大眾集團購買了斯柯達公司70%的股份;2000年,大眾集團全資擁有該公司。斯柯達與大眾的第一個合作結晶是Felicia,它成為斯柯達品牌的轉型之作。當斯柯達準備推出基于大眾PQ34平臺的新車時,Octavia這個名字又被重新發(fā)掘出來。1996年推出的Octavia是斯柯達基于大眾平臺戰(zhàn)略推出的首款車型,成為公司轉型和重振品牌形象的第一步。2004年,共享大眾PQ35平臺的新款Octavia面世,出自該平臺的車型還有國內的速騰、途安,國外的高爾夫、奧迪A3、西亞特Toledo等。
2007年6月,新款斯柯達Octavia被上海大眾引入并成功上市,其中國名字為明銳。明銳的外形樸實內斂,沒有任何張揚之處,整車的設計風格時隱時現地散發(fā)著“大眾氣味”,“瀑式”格柵成為明銳身份的體現。明銳車身緊湊,2578mm的軸距和1769mm的車身寬度帶來的內部乘坐空間僅能用“夠用”來形容,不過掀背的尾箱設計令其擁有非常寬敞便利的載物空間。在內飾方面,明銳完全采用大眾的設計風格,各種功能部件的布置與我們熟悉的大眾車型基本相同。
買車要認準“三大件”—底盤、發(fā)動機和變速器,斯柯達明銳的優(yōu)勢恰恰就在這里。大眾的PQ35平臺讓明銳的底盤系統非常成熟,扎實性得到消費者的普遍認可;1.8TSI發(fā)動機可以說是明銳的法寶,其動力性能以及燃油經濟性能都非常出色;Tiptronic 6擋手/自一體式變速器無論是換擋的平順性還是直接性在同級別車型當中都占有絕對的優(yōu)勢。在操控性能方面,有了底盤、發(fā)動機以及變速器的保證,明銳表現得相當突出。
德系車的安全性在中國一直有著不錯的口碑,上海大眾引入斯柯達時,在生產和制造過程中,采用了一些新的制造工藝,比如大面積使用了激光焊,在側門的部位特別加了一些安全梁等。另外,上海大眾還為明銳運用了很多新材料,比如車身結構當中,大規(guī)模使用的高強度、超強度或者特高強度的鋼材,這些使得明銳擁有更加堅固的車體。在被動安全配置方面,前排配備了帶有限力器的預緊式安全帶,兩個正面安全氣囊以及兩個側面安全氣囊,并且駕駛員側具有安全帶提醒功能。
在C-NCAP對斯柯達明銳進行碰撞試驗時,其側面的安全性能表現得相當優(yōu)異,從容面對950kg的臺車以50km/h的速度撞擊,使得明銳在該項試驗中沒有任何失分。另外,明銳在40%偏置碰撞試驗中表現得也很出色,僅僅小腿部位略有失分。最終,明銳以45.3分的成績獲得C-NCAP 5星評價。
沒有最安全的車,只有最安全的人。本文推薦的這10款“2008年最佳安全車”,是與其它車型(C-NCAP已經測試的車型)相比在同等條件下進行碰撞測試被動安全性能表現較為優(yōu)異的車型。所謂的同等條件是指相同環(huán)境、相同碰撞速度及碰撞形式,而且,車內假人的坐姿基本相同,例如:全部正確系安全帶,身體各部位與轉向盤等車內部件的距離有明確規(guī)定等。那么,在現實生活中是不是所有的事故都一樣呢?在事故當中是不是所有的乘員都能系好安全帶、都能保持安全坐姿呢?顯然不是。所以說,選擇安全性能好的車固然重要,謹慎駕駛、系好安全帶更是尊重安全的最佳做法。
雖然本刊給上述的10款車型冠以“最佳安全車”頭銜,但是它們并非已經達到完美的境界,仍然有改進提升的空間,相信世間所有的事物都是這樣。與這10款車型相比,其它車型,特別是在C-NCAP測試中僅獲得2星、3星的車型需要改進的地方就更多了。
另外,本刊在完成這期專題時,所有編輯心中都留下了一個遺憾,那就是10款車中沒有我們的自主品牌車型,但愿我們的遺憾不會持續(xù)很久。希望在本刊推薦“2009年最佳安全車”時,能夠出現自主品牌的身影。(來源:世界汽車)
相關鏈接:
實力改變印象 5款美系家用車值得選購
可省半年工資!8款降價2萬以上家用車導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