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理論上看,關稅下調能夠導致汽車價格下降,但影響進口汽車價格的因素不少。單從稅收的角度而言,進口車除了關稅之外,還要繳納消費稅和增值稅。以一輛報關價為30萬元4.0排量的進口車為例,按照關稅25%來計算,這輛車的關稅為75000元,加上消費稅125000元和增值稅85000元,其總稅費為28.5萬元。而如果按照此次下調到的15%計算,這輛車的關稅為45000元,同時消費稅會降為115000元,增值稅降為78200元,總稅費為23.82萬元,相比關稅下調前,總共可省出約5萬塊。然而,這樣的變化并不一定100%體現在終端市場上。決定進口汽車零售價格的因素很多,除了關稅之外,汽車企業的定價策略其實更重要。同一品牌的同一款車,在國外和國內市場的定價就大不一樣,有的甚至能相差一倍,這不光是稅收問題。2014年1月22日,特斯拉在官網上發布特斯拉在中國的定價策略,該公司聲稱:如果按照汽車行業在中國的慣例,我們完全可以把Model S(特斯拉的一款車)在中國的價格定為美國的兩倍以上,但我們決定不遵循慣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也表示,汽車價格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進口關稅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從汽車售價看,廠商確定的市場指導價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汽車的最終售價,關稅與廠商市場指導價之間有一定聯系,降低關稅是降價的因素,但汽車是否降價以及降幅多少都是市場行為。我們旨在通過降低進口關稅促進汽車產業加強競爭,引導汽車產業提質增效。我們希望通過降稅能促使汽車價格下降,讓消費者得到更多實惠。因此,對于國外廠商來說,是否會將降低關稅的利好讓渡給消費者最終取決于市場競爭情況。實際上,只有市場競爭充分,廠商才會有壓力。否則,如果某些車型賣得很好,又沒有太多競爭壓力,那就沒有太多讓利的沖動,降低關稅最大的受益者可能會變成這些車企,增厚他們的利潤。然,我們還是期待這次關稅降低能夠給消費者帶來一點實實在在的好處,雖然期待大幅度降價并不現實。之前,國務院決定從5月1日開始將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調整為16%,這一政策出臺之后,一些車企紛紛下調了零售指導價,寶馬、奔馳、捷豹路虎、林肯等下調在售車輛的廠家建議零售價,降幅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未來,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開放程度越來越高,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國內的汽車品牌也有望給進口品牌帶來更多壓力,這將有利于豐富國內市場供給,給消費者帶來更豐富更實惠的消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