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文字D》車型盤點之本田S2000車系
與其說這是第二代S2000,我覺得叫后期型S2000會更恰當些,后期型只是在前期型的基礎對三大件進行改良的新款車型。
在日本、歐洲市場,S2000首先是對懸掛進行調整,為了提高過彎穩定性,彈簧硬度、減震器阻尼和懸掛幾何都進行了適當強化。其次式變速箱,變速箱里面的黃銅同步器被換成碳纖維同步器,簡直是竭盡所能在減重了。由于沒有涉及到底盤結構的改動,所以這兩個市場的后期型S2000底盤代號仍然是AP1。
但美國市場不同,美國市場消費者習慣了V8自吸的豪邁,對F20C1這種高轉發動機的低轉扭矩表示很不能忍。本田為了改善用戶體驗把美國市場的S2000都進行了更實用化的改進。
既然喜歡大排量自吸,2.0L顯然是不夠看,那就換成2.2L。2004年起,北美市場S2000的F20C1全部被F22C1取代,最大功率還是237PS不變,因為發動機氣缸行程更長,直徑不變,導致最大扭矩從略有提升,最高轉速自然比F20C1更低,換來的就是4%到10%低扭輸出表現。因為發動機變化導致車架要跟著調整匹配,所以和F22C1匹配的車架就被編號AP2。
變速箱齒比也被動了刀,5、6擋齒比被減小,犧牲高檔位加速度來提高巡航燃油經濟性。不過想來是有點多余,畢竟是受大排量熏陶過的一個族群,會在乎這點油耗么。
再看回日本市場,肥水不能只流外人田啊,這樣一臺更適合家用撩妹的AP2怎么能只針對美國市場?2006年起,針對日本本土的AP2也上市了,和AP1一起征戰各國。并且因為油品質量優勢,日本本土的F22C同樣比F22C1在各方面都略勝一籌。
F22C雖然扭矩更高,但最扭矩和功率輸出特性已經發生改變,而且這時AP2已經被加入電子輔助系統,所以AP2在市場上的呼聲一直不如AP1高,歐洲市場更是從未推出過AP2。
S2000 CR
除了常規車型,各種特別版也開始陸續呈現,像專門針對美國市場的CR、針對日本市場的Type S、針對英國市場的GT、針對整個歐洲的最終版。其實都大同小異,無非就是輕量化升級,懸掛、內飾調整等,英國市場的GT版用的是可拆卸硬頂。
S2000 Type S
S2000最終版
直到2009年,最后一輛S2000走出生產線,走進回憶,我們才后知后覺,好像又有一個偉大的系列跟自己擦肩而過。
有的車并不容易駕馭,只有發揮出它的極限,才能感受到它無限的潛能,S2000就是這么一臺車,如果說藤原拓海是為了AE86而生的車手,那么城島俊也就是為S2000而生的老司機。
既然S2000高坐神壇,那么駕駛者的人設也必須是神級人物才行,城島俊也正是那位被稱為神之手的男人。城島俊也和上一期開R34的神之腳星野好造是《頭文字D》中兩位殿堂級人物,同時也是摯友,我覺得這兩神在的實力和拓海老爸藤原文太是同一等級的,他們一手組建的紫影車隊(Purple Shadow)亦成為Project D關東地區遠征最大的阻礙。
能力越大,怪癖就越多,到了城島俊也這種等級的車手身上,享受完美勝利啦,利用亂七八糟的走線打亂對手節奏啦,單手駕駛啦,突然想起拓海老爸邊漂移邊點煙方向盤都不扶就扶煙的騷操作,活生生把第一回合就能贏的比賽拖到第八回合。
城島俊也的單手駕駛和之前介紹過的莊司慎吾死亡膠布賽相似,都是單手不離開方向盤的非正規操作,不過兩人的技術水平就差遠了,先不說一個是后期大boss一個是前期小怪,從動漫中各種NPC口中就不難得知S2000前中置后驅和EG6前置前驅兩種驅動方式的單手駕駛難度系數。
至于亂七八糟的行車線也是城島大叔鉆研多年的獨門絕技,說白了就是每次同一個彎都能用不同路線去跑,還能保證每一趟下來的用時接近,當然這里面就很有講究了,不然這跟那些新手瞎跑的路線有什么區別。好友星野大叔解釋過,不同路線必然會造成不同用時,所以前一個彎失去的時間要在后面的彎中補回來,看似雜亂無章的路線其實都是經過重復推敲和計算。
當然所有這些雜亂無章的走線都跑不出最快速度,不過這已經無形中把拓海學對手走線的技能封死了,甚至拓海為了追上城島多次使用水溝殺把86前懸都弄壞了。還沒使出全力便把拓海錘成麻瓜,也足以看出神之手的“神”。
從2009年停產到今天將近10年,S系列仍然悄無聲息,當年飛馳而過的S2000,如今被定格在桌面壁紙上,當年把VTEC當興奮劑的人,如今換了輛更大還好開的SUV。S系列要被本田拋棄了嗎,我想不會,有文化底蘊的車企不會放棄一個承載這份重量的車系,S系列要復活了嗎,也沒到時候,思域是個很好的例子,我猜本田應該也不想讓S系列變得越來越“實用”吧,畢竟今天太多人對性能車有了偏見,與其讓S系列出來“送死”,不如暫時將它冰封,等到性能車被更多年輕一輩承認的某一天,才是S系列再次破冰而出的時候。(文:太平洋汽車網 陳淦)
編輯推薦閱讀: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