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55.2%,燃油車越來越少,油價為什么沒有下降呢?”
“確定燃油車在減少嗎?”
“難道不是嗎?”
……

經常有網友問上述問題,2025年8月份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準確數據已確認,確實達到了55.2%;于是有許多汽車愛好者都對沒有變化的油價感到不解,明明燃油車正在減少,油價難道還不應該下降嗎?然而這里存在一個典型的理解錯誤或邏輯錯誤。燃油車保有量實際不僅沒有下降,反而還在持續增長;或許這樣的描述有些難以理解,然而只要明白新能源汽車和燃油車都在銷售即可明白其中的道理。

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55.2%可以理解為每賣掉1000輛汽車,其中有552輛新能源汽車,然而剩下的部分也是客觀存在的;每賣掉1000輛汽車,現在至少還增加了448輛,所以燃油車的數量實際是在持續增長的。
當然也要考慮到報廢量。
以2024年數據為參考,其全年報廢汽車數量為846萬輛。
而同一年里的汽車總銷量為3143.6萬輛,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是1286.6萬輛;也就是說全年共計銷售燃油車1848萬輛!就算報廢車輛基本都是燃油車(必然有新能源汽車),燃油車保有量實際依然增加了1002萬輛。
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增長等于燃油車銷量的下降,下降不等于消失,下降依然實現了保有量的增量。消耗燃油的汽車還是越來越多,所以油價是沒有理由降低的。
只不過確實有些人在刻意制造這種錯覺,以讓更多人產生相同的錯誤認知。

全球燃油車銷量、保有量均在增長,諸多海外國家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是很低的;而中國石油進口依存度始終居高不下,接近70%的石油是需要依靠進口的。從這個角度分析所得也是相同的,油價在短期內并不會出現明顯下調。
而且許多汽車愛好者單純的認為汽車消耗的石油占比最高,但是工業生產的石油消耗量其實是更高的。
以家用車為例,2024年乘用車(以家用車為主)的石油消耗量占比僅為21.1%。
貨運車輛和工業機械的消耗量占比達到28.3%,而這一部分實際也是需要算入生產消耗部分的;剩余部分則應用于航空、航運和工業生產等諸多領域。飛機、輪船和諸多工業生產設備是需要用油的,且消耗量是非常大的;所以即便乘用車大部分都變成新能源汽車,石油消耗量依然是巨大的,成品油價的下調空間自然是相當有限的。

總結:
只有在燃油車銷量低于報廢量的階段里,燃油車保有量才會真正的減少;屆時,成品油價理論上會有一定下調的空間,但也正如上所述,石油是工業的血液,并非只是交通工具的燃料。成品油價的調整空間不會很大,且最終降幅是難以準確預測的。同時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有可能在相當長的階段里維持均衡的比例,尤其是在2026年開始以5%的稅率征收新能源汽車購置稅之后,2028年有可能調整到10%;屆時新能源汽車的購置成本與燃油車相當,銷量有可能出現一定幅度的波動。
燃油車還有頑強的生命力,石油依然會是“軟黃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