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盤點:2017車壇大事件TOP10排行榜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其卷首語有一句話"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國歷朝歷代無不反復在驗證著該定律,放到經濟市場上這句話同樣適用。當主機廠與各級經銷商產生宏大矛盾時,各地就抱團起義并聲討,這里就是說奧迪的那些“家”事。
在外界看來,若上汽奧迪建立將毫無疑問對奧迪在中國市場的發展起到了“打雞血式”的措施,畢竟“同一平臺+雙車型”模式,豐田和本田這兩家學以致用,并已在中國獲得了極大成功,但這個中無可避免地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這場熱熱鬧鬧的風波以“關于‘一個銷售公司’的需求,雙方股東表示——這在目前來看不可行。這是各位唯一未得到確認的需求。”短短40個字暫告了一段落,4月28日一封由一汽集團、一汽-大眾、奧迪公司和奧迪經銷商聯會四方依據《三亞聲明》達成的協議書出現了。
就是這封協議書,讓五個月來多方協商、談判以及取得的成果,又成為“徒勞”,將奧迪與一汽-大眾奧迪經銷商的矛盾,拉回原點。而隨著后來高層的頻繁調動,該事件自然不了了之,同時被無限期地擱置。未來上汽奧迪還有多少可以想象的空間,值得玩味。
憑借當年收購沃爾沃的底氣,這個國產品牌一舉崛起,如今再次要擴張自己的版圖。大手筆收購寶騰,從此打開東南亞、右舵車、跑車市場,這回國人是真開的竅。通過2017年的收購潮,這家車企將在2018年乃至不久的未來展現更加強大的國產力量。
從四輪子加沙發的造車理念起家,一路收購澳大利亞自動變速器公司DSI、瑞典豪牌沃爾沃、英國錳銅公司(倫敦出租車的控股方),再到最近收購馬來西亞的地頭龍寶騰汽車,順帶奉送已經歸入寶騰的路特斯。吉利在這幾年內的發展一路收割,逐漸構建起龐大的吉利帝國。
5月24日,吉利宣布以12億元人民幣拿下馬來西亞最大整車企業寶騰49.9%、以及寶騰旗下路特斯(蓮花)汽車51%的股權。和之前收購沃爾沃一樣,吉利收購寶騰也不是一時性起,其前后共謀劃了5年,在歷史最低位時下手,實屬精明。
如果將吉利旗下車型放在寶騰工廠生產,只需要出廠時換上寶騰LOGO就就完成了零關稅出口。以技術和資本換市場,曾經外企對中國做的事情,現在正由吉利在東南亞復制粘貼,不禁要對“走出去”的自主品牌多了幾分敬重。
互聯網三巨頭BAT的戰火,已經從網上燒到了車上:百度投資了威馬汽車;阿里巴巴投資了小鵬汽車;騰訊投資了蔚來汽車…距離對上一次 BAT 密集“上車”還是在 2-3 年前,當時大家的思路還是瞄準車機屏幕,這也是互聯網公司上車最簡單的切入點。當其時百度推出了 CarLife,阿里巴巴推出了 YunOS 和 Alink,騰訊搞了騰訊車聯。
互聯網+的威力想必大眾已領略過不少,與汽車產業自己一點一點發生變化相比,這些希望顛覆傳統產業的外來者們是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最大動力,畢竟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已經成為未來趨勢。
各家都是使出渾身解數搶占頭條,新車上市和獲得投資的消息一個接一個地傳來。始于2014年的新能源造車運動,在資本醞釀了四年之久后,終于來到了激烈的下半場時刻。
創業者拿到了巨頭的投資,一定是神采奕奕。因為在資本的背后,背書所帶來的榮耀與價值是無法估量的,因為百度、阿里、騰訊像燈塔般的指標所存在。
隨著更多“量產版車型”或“準量產版車型”的落地,擺脫PPT造車的污名指日可待。可預見的是,蔚來主打高端,威馬比較突出性價比并定位中高端,而小鵬則主打實惠偏低端,三者孰優孰劣當下難以立判,但誰能最快占領用戶心智,一定程度上就影響著未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方向。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