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增長神話破滅 中國車市2019年漲還是跌?
整體市場不好,有人感受到了寒風刺骨,卻也有人抵御住了寒風的入侵。2018年也有企業大幅增長,獨占鰲頭,今年1-11月,吉利累計銷量140.75萬輛,同比增長29%,廣汽豐田累計銷量53.79萬輛,同比增長31.5%,上汽乘用車累計銷量達到63.21萬輛,同比增長35.3%,例子包括但不限于此。
一邊是斷崖式下滑,一邊是躍進式的大增長,兩極分化已不再是趨勢,是血光劍影般的現實,2019年這些殘酷的事實還將繼續上演。
2019年拋給企業的考驗,將比2018年更嚴駿。美/歐央行、英國《金融時報》預測均顯示,2019年全球經濟將同步放緩,貿易戰風險并未因近期中美雙方態度放軟而下降。就國內而言,連續增長近40年的國民經濟從2017年底開始放緩,并且有可能持續到明年,居民收入增速回落,消費意愿走低,汽車作為家庭消費的大宗商品,需求首當其沖。在經濟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汽車市場下行壓力將持續更長時間。
18年下半年,網絡上充斥著對“購置稅優惠”的高亢呼聲,市場確實企盼著“央媽”能再次伸出政策之手,再發一波紅包保持市場溫度。然而,這一次央媽不再看不得市場下滑,“慈母”變“孟母”——從股比開放、新能源車制造資質改為備案等政策來看,2018年以來,全面開放、深度市場化,是政策的主旋律。唯有開放、市場化,才是中國汽車走向世界的唯一同路。
幸運的是,不少企業已經開始重新思考市場的需求、自己的優勢與體系的不足,不斷強化產品、體系競爭力,適應新的市場競爭,爭取存活下來。國內汽車產能過剩,分布不均將在市場化進程中不斷推進結構優化,海馬為小鵬代工、蔚來牽手江淮、車和家收購力帆生產線,傳祺改造吉奧基地……行業里充斥著整合、再生。不想被吞掉,就不斷讓自己強大起來,去吞別人。
新的格局引發眾多猜想,李書福就說過:“未來汽車工業格局將發生巨大變化,全世界可能只剩下四五家汽車公司。”顯然,在新的藍圖里,中國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市場,而是一個在全球市場中,深度參與的市場,中國汽車企業的溫室時代正在結束。
諸多因素顯示,2019年中國車市將進一步市場化,政策干預減少,調整再深層次,但這并不是短短一年能夠完成的,因此參與中國車市競爭的企業,必須做好一段時間冬泳的準備,可能2-3年甚至更長。(注:本文銷量數據來源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王潔瑜)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